“能不能把它搬到红其拉甫去?”
“生命禁区”见党性
坚守红其拉甫23年,他为亘古荒凉的帕米尔高原增添了生机;面对改革转隶,他放弃近350万退伍费继续坚守初心;身在普通工作岗位,他竭尽所能为驻地群众办实事,他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。
他就是“全国模范退役军人”候选人、原公安现役部队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新疆边检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见习民警孙超。
没有共产党员干不成的事
孙超与农牧民交流种植技巧
7月9日,新疆边检总站在河北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开展“追寻初心·红色之旅”教育实践活动。参观间隙,孙超与一位老农套起近乎。不一会儿,他从老农手里接过一包种子,那是白洋淀最好的荷花种子。
“我要把白洋淀的荷花‘搬’到红其拉甫去。”对孙超来说,无论在哪儿,只要见到有价值的东西,“能不能把它搬到红其拉甫去”已近乎一种本能反应。
孙超的“搬运之路”充满艰辛,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,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48%,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。孙超1996年入伍来到红其拉甫之前,这里被认为是无法生长作物的“生命禁区”。
“没有共产党员干不成的事。”孙超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。一段时间,他吃饭睡觉都在大棚里,量地温、测酸碱、测温度,一遍遍写信向蔬菜种植专家请教,耗尽10年心血,经历无数次失败,终于攻克高寒种植技术难题。他先后把黄瓜、辣椒、萝卜等36种作物“搬”上雪域高原,让戍边民警即便在寒冬腊月也能吃上新鲜蔬菜,见到盎然绿意。
同时,孙超也把自己的心“搬”到了红其拉甫。曾有单位、企业高薪聘请他,但他从未动摇过,还戏称自己“根是高碑店的根,魂已经成为红其拉甫的魂”。
要多为组织和单位想一想
孙超和战友分享丰收的喜悦
“部队改革,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只想着自己的难处,要多为组织和单位想一想。”2018年8月,部队改革期间,孙超主动走到台前做“拥护改革、支持改革”主题宣讲发言。
3个多月后,部队转复政策下达,边检站最符合转复条件的孙超却放弃了回家的机会。曾有亲戚力劝他拿着高额退伍费回家,面对劝说,他回应道:“钱没有了可以再挣,可我如果失去了组织和红其拉甫,就永远失去了。”
今年6月28日,新疆边检总站召开“七一”表彰暨“两优一先”代表汇报交流会,总站党委作出决定,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警向孙超学习。在榜样的引领下,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广大民警内心,大家决心以实际行动做改革的拥护者、支持者和践行者。
尽自己所能为老百姓办些实事
孙超向驻地农牧民讲授种植技术
2015年10月,红其拉甫边检站5名同志应邀参加《中国梦想秀》节目。临行前,孙超再三嘱托同事,为塔什库尔干的乡亲们争取一座温室大棚。
5名同志在节目现场圆梦成功,第二年开春,塔什库尔干县第一座现代化温室大棚建成。孙超手把手教乡亲们种植技术,让世代以游牧为生的塔吉克族牧民有了新的致富手艺。
“作为一名普通党员,就应该尽自己所能为老百姓办些实事。”在孙超看来,既然为党员,就当尽义务,为百姓谋福祉。
2016年,红其拉甫边检站对口扶贫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村,孙超与牧民艾力那扎尔结成帮扶对子,向其传授养殖技术。如今,艾力那扎尔家一年收入超过8万元。
为了帮助更多群众致富,孙超还探索高原特禽养殖,号召在红其拉甫村建起养殖合作社。在孙超的带动下,村民收入逐年增加,生活水平大幅改善。当地塔吉克族群众提起孙超,都会竖起大拇指说:“恰尔吉(好样的)!”
往期回顾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围观
丨更多
来源:《中国移民管理报》
供稿单位:新疆边检总站红其拉甫边检站
文案:张佳
照片:王涛
转载请注明来源:国家移民管理局
觉得好看,请点这里↓↓↓